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手机扫一扫 立刻联系商家
全国服务热线15915421161
公司新闻
数字引领 零碳未来——西门子的产业实践
发布时间: 2024-06-21 14:30 更新时间: 2024-06-30 07:00

中国的碳中和事业,正在从共识走向行动。


8月1日,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同月,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亦明确加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并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

 

实现碳中和的本质是推动发展转型,实现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这背后是“数字化转型”与“碳中和”两大时代议题的交织。对此,2022年9月,在“双碳”目标提出两周年之际,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教授共同参探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碳中和变革”所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扫码即可观看↑




产业碳中和步入落地阶段,

剖析低碳转型下一步的“原则—路径”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产业的低碳转型遭遇挑战。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是双碳目标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与此同时,应该看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将会给各类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绿色机遇,并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进而释放强大的经济增长新动能。据有关机构估算,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全球需要投资1000多万亿美元,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130多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为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带来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在“现实的今天”走向“美好的明天”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坚守“合理的”信念和策略——企业一方面需要保持稳健增长,不至于“为了转而转、饿死在中途”,另一方面能保持引导绿色低碳的方向,进而打造出业绩成长与绿色转型的共生模式。对此,几位嘉宾结合自身的视角和经验,给出了建议。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转型过程都是先有增量,开始很小,但是它很有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量就变成了存量,配角就变成了主角。”刘世锦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转型过程举例,正确理解和处理增量和存量的关系,体现了战略智慧和前瞻性眼界,对转型成功至关重要。对此,建议企业低碳转型采取“先立后破,增量优先”的原则性策略。其中的经济学理论逻辑是,增量的低碳或零碳产业,随着产量扩大、技术改进,成本下降加快,新增量替代老存量的减碳成本优势增大,进而加快高碳向低碳甚至零碳产业转换进度。


在实践上,如今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已变成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结构性机遇,成为企业增长的“新引擎”;与此同时,“低碳化”指引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力方向,成为企业发展的“指向牌”。这两种力量的结合,构成了肖松博士提到低碳转型实施路径——“数字化+低碳化”双轮驱动。


肖松博士结合西门子的企业实践进一步做了诠释。今年上半年,西门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在南京正式投运。在数字化方面,南京工厂开创性地在动工前就完成从工厂需求分析到建成运营全过程的建模、仿真和验证,在产能、生产效率和产品上市时间等方面取得飞跃;同时更在绿色低碳领域成就斐然——通过各项节能增效举措,新工厂每年可节省约6300立方米的水,以及超过3300吨碳排放。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更关注的是怎么实现数字化和低碳化的融合,我们认为这是企业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肖松博士总结。


联系方式

  • 电  话:15903418770
  • 联系人:张经理
  • 手  机:15915421161
  • 微  信:159154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