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领域排放情景复杂,需构建多维度、全产业链覆盖的工业低碳发展体系
工业生产中,钢铁、石化、水泥等传统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较高,其过程复杂且减碳成本高,因此一直以来被广泛认为是减碳高难领域。工业领域的碳中和之路存在诸多挑战。
首先,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仍在上升,针对能源的需求短期仍会持续增长。其次,中国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有大量使用煤炭与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环节。另外,由于工业过程的复杂性,单一领域或单一工业过程的碳减排往往收效甚微。更紧迫的是,仅凭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手段的应用,只能降低高耗能产业中少量低位热能部分的碳排放,无法解决因原料和高位热能而产生的绝大多数碳排放。
• 钢铁:
目前中国钢铁生产以长流程为主,烧结和高炉-转炉生产是碳排放核心环节;短流程电炉炼钢虽有明显碳排优势,但生产成本差距较大。
• 石油化工:
碳排放量比较集中且单个排放源排放量大且强度较高。
• 水泥:
主要碳排放来源于原料在煅烧过程中分解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生产能耗排放。
工业领域未来减排路径
政策规划端实现高排放行业产业升级
一方面,须严格控制传统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政策鼓励并支持现代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数字工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产品全生命周期能耗需求减量
鼓励探索在工业部门价值链的不同节点减少能源需求的可行性,针对重工业领域原料和生产过程的碳减排挖掘更大的潜力。同时,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拥有大量原始数据,行业整体应逐步转型,以数据驱动生产制造,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联通全局,找到非传统、高潜力的减碳环节。
• 开发设计阶段:鼓励企业选择量大面广、与消费者紧密相关、条件成熟的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开发,针对需要高碳排放生产路径的产品寻求替代解决方案,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引导并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提高钢铁、塑料等关键材料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来减少用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