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有哪些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呼之欲出?企业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4月25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西门子艾闻达中国区总经理朱骁洵应邀出席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2021年清华大学全球科研战略合作伙伴论坛暨企合委年会,并就碳中和议题发表演讲,针对可持续发展、多能互补和tanjiaoyi商业模式等话题发表了观点。
朱骁洵表示:“西门子是全球首家承诺至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工业企业。2014至2020年,公司全球自身价值链的碳足迹减少54%;2015至2020年,公司在中国碳足迹减少 80%。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西门子更加关注如何通过自身技术帮助全球企业降低碳排放。
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电力行业、工业能源、建筑行业和交通运输业,而这些行业的碳排放又互相耦合。因此,我们需要“全盘优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供需协同优化来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跨行业领域知识的融合以及技术平台的互通,像西门子这样的公司,长期耕耘在能源电力供应和制造行业工艺领域,特别适合参与其中。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楼宇和电网的跨领域数据如能实现共享,那么建筑将不仅仅是能源消耗者,而变身为智能的产消者,在能源系统中发挥新的作用。目前,西门子已经参与完成了德国政府倡导的一个项目,尝试通过qukuailian技术(P2P交易体系)把楼宇和电网双向无缝衔接,让能源的优化成为可能。这也是将行业模型和数据结合起来的技术方向,也就是我们说的数字孪生。
对于各种制造工艺的改造,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这种变革的背后需要新的商业模式驱动。tanjiaoyi的施行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但在推广tanjiaoyi之前,必须解决对全价值链碳足迹的精算。以西门子安贝格工厂为例,我们根据产品制造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上游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的各种数据,计算出生产一件产品产生了多少碳足迹。具体来讲,生产制造过程中依托工业边缘计算平台Industrial Edge,通过从产线采集实时的生产制造数据;基于数字化碳足迹建模,可以确定特定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上下游供应链的利益相关方,通过实施由智能合约驱动的qukuailian技术,能够构建一个不可篡改的信任网络,实现产品端到端足迹的可信计算及追溯。
未来碳足迹的精算,将高度依赖行业知识模型和数据的可追溯性,所以从研发角度来看,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西门子很有竞争力的地方在于结合数字孪生和生产工艺的数字化来帮助不同产业实现整个价值链的碳足迹精准推算。”
- 西门子与中信戴卡拓展合作,以数字化赋能其全球战略布局 2024-11-26
- 西门子Mendix低代码平台正式登陆腾讯云 加快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4-11-26
- 数据驱动,助力企业实现增量价值释放 2024-11-26
- 西门子打造生态合力 加速中国水行业数字化进程 2024-11-26
- 西门子携手英科医疗打造行业数字化灯塔工厂 2024-11-26
- 西门子肖松博士:携手成就不凡! 2024-11-26
- 西门子携数字化楼宇技术和解决方案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 2024-11-26
- 基于云架构的通用控制器,让室内环境控制变得简单和智能 2024-11-26
- 西门子全线业务取得zhuoyue业绩,再度上调业绩目标指引 2024-11-26
- 西门子参加中国供热展 以先进技术助推行业发展 2024-11-26